發(fā)布時間:2021-04-29
瀏覽次數(shù):3282
即使是從未接觸過光學相關知識的人員,基于TracePro的超短的學習周期,亦可在很短的時間內(nèi)完成整個光學設計的流程。本文將以單透鏡為例,展示在TracePro中的光學設計流程。無論光學系統(tǒng)的復雜程度如何,基礎的操作和軟件邏輯都是一樣的,借此給大家梳理光學設計的思路。
拋開繁多的光學設計基礎知識,在軟件操作層面,使用者只需明白光學設計目標即可。常見的光學目標主要有:照度、光強、亮度、均勻度、色度等。拋開光學知識,光學設計的本質是對光源輻射能量的再分布,因此從能量守恒的角度來理解光學設計會更容易。照度、光強等概念也是能量分布的體現(xiàn)方式。
回到TracePro來講,我們稱之為光學設計三要素。即:光源、光學結構、接收器。通過參數(shù)化來定義各個要素的屬性即可實現(xiàn)光學仿真,調節(jié)各個參數(shù)來實現(xiàn)目標的的過程則稱之為光學設計。
現(xiàn)在我們開始光學設計第一步-定義光源。對于單透鏡,假如我們關注的是焦距,那么我們自然會選擇一束平行光來進行仿真,那么基于上篇文章的內(nèi)容,我們選擇格點光源來設置光源。參數(shù)如下:
對于格點光源,我們可以設置多種出光方式,可自定義格點形狀、光線數(shù)目、光束角、波長等信息。本例參數(shù)見下圖:
|
![]() |
![]() |
設置好了光源,接下來是第二步,設計光學模型-即透鏡。
打開插入透鏡,輸入透鏡孔徑、曲率、厚度、位置、透鏡材質等參數(shù),點擊插入,即可生成一個透鏡。流程見下圖。
|
![]() |
![]() |
|
![]() |
![]() |
生成的結果如下圖,亦可通過視圖工具,顯示線框等狀態(tài)。
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在生成透鏡的時候我們已經(jīng)選擇了材質,因此此刻的透鏡是一個已經(jīng)賦予光學屬性的結構,在確定光源,賦予結構材質后,接下來即為設置接收器。與其他光學設計軟件不同的是,TracePro的仿真默認打開遠場接收器,因此即使不設置任何接收器都可以進行光線追跡。本例中我們?yōu)榱朔治鐾哥R的焦距即匯聚效果,我們有必要分析特定距離接受面的能量分布,即照度分布。因此我們需要設置一個接受面。在此我們只需插入一個實體面即可。參數(shù)如下:
|
![]() |
此刻已經(jīng)生成了一個接收面,但此時的接收面尚未添加任何材質,加入接受面為全吸收,我們來演示這一過程:
|
![]() |
![]() |
經(jīng)過這一系列操作,我們已經(jīng)設置完畢,可以開始光線追跡,點擊光線追跡即可:
光線追跡結束后就可以開始分析的步驟,以照度分析為例:
|
![]() |
![]() |
會彈出照度分析界面,接收器設置可以右擊打開照度圖分析選項。
亦可進行照度截面圖分析。勾選剖面圖示。
左圖即為分析路徑,右圖即為在該路徑上的照度分布。
光學仿真此刻已經(jīng)結束,針對結果的情況,如需進行優(yōu)化,即可調整透鏡生成時的參數(shù)并重新生成透鏡,再次進行光線追跡直到實現(xiàn)目標結果。
對于這樣一個極簡的光學系統(tǒng),光學設計的變量亦有很多,透鏡的結構參數(shù),透鏡的材質,透鏡的位置等均為設計的變量。對于更為復雜的系統(tǒng),則是到了考驗使用者經(jīng)驗的時候了,工具只是輔助進行設計,光學設計的好壞更取決于使用者的水平。熟練掌握光學工具則為如虎添翼。
快來一展你的光學設計天賦吧!